贾米(817/1414-898/1492),【统一名字】全名努尔·丁·阿卜杜·拉赫曼·本·艾哈迈德·本·穆罕默德·贾米,是中世纪伊斯兰教苏菲派著名学者,祖籍波斯伊斯法罕。其祖父沙穆斯携带其眷属迁移到胡罗珊省贾姆地区,并在当地担任法官。贾米出生在这里,故以出生地取名。贾米自幼天资过人,聪慧好学,跟随也在当地任法官的父亲学习波斯文和阿拉伯文。随后投入著名毛拉朱奈德门下研习中亚著名思想家赛尔德·丁·麦斯欧德·本·欧麦尔·塔夫塔赞尼的诗学著作《意蕴精粹》。后随父到赫拉特,进当地尼采米亚学院学习伊斯兰教义学、《古兰经》学、圣训学、法学、文学、史学、数学、天文学和音乐等学科。他完成这些学科之后又投身纳格什班迪耶教团导师谢赫赛尔德·丁·穆罕默德·喀什噶里门下,研究苏菲主义学理,成为该教团虔诚的信徒和著名学者,并娶其导师之女为妻。1447年赛尔德·丁逝世后,贾米便接替他成为该教团的长老。公元1472年,贾米启程赴麦加朝觐,先后到过哈马丹、库尔德斯坦、巴格达、卡尔巴拉、纳贾夫、大马士革、阿勒颇、大不里士等地,历时一年零五个月。米尔扎·海达尔在《拉失德史》中称贾米为“最伟大、最优秀、最有学问的圣者和精神导师”。
贾米一生著作等身,其著作的数目究竟是多少,说法各异。沙穆·米尔扎(公元1550)在其《沙蜜的礼物》一书记载为45种,但筛赫鲁迪(公元1690)在其传记著作《幻想宝鉴》一书中列出了99种。其创作题材广泛,有叙事诗、颂诗、抒情诗、训言诗,多以四行和双行为主。其内容主要宣扬苏菲主义的观点,阐述宗教伦理、赞颂安拉及先知穆罕默德,颂扬君主,描述爱情故事等。其语言精炼,寓意深刻,充满哲理,富有浪漫色彩。用散文和诗歌阐述教义的作品还有《真义探讨》、《先知使命的见证》、《灿烂的光辉》、《真主颂》、《朝觐大典》、《苏菲派研究》等。著名作品是《七宝座》,又名《大熊星座》,由七部诗歌组成,其中4卷论述苏菲教义和宗教伦理,它们是《金锁链》、《亚历山大的智慧》、《虔诚者的赠礼》、《信士的念珠》;另外三部为苏菲神秘主义爱情叙事诗,其中包括《莱伊拉和马季农》、《苏莱曼和艾卜斯》和《优素福和祖莱哈》。散文著作《春园》,系模仿萨迪的《蔷薇园》。历史著作有《苏菲派历史》、《赫拉特史》等。贾米还对伊本·阿拉比的《智慧珍宝》作过注释,称为《勒瓦伊合》,汉译本名为《真境昭微》。他对法赫尔·丁·阿拉格的《神圣闪光》所作的注释本称《额慎晒哼》,汉译本有两个,分别命名为《昭元秘诀》和《光辉的射线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