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方传统中“学术”一词的指涉,最初与柏拉图的学院派的哲学辩论、思辨、及至著述等相关。随着学院制的改变,及学术内容的扩大,“学术”的涵义,也从语言、知识、逻辑等,逐渐向艺术、人文等方面延伸。但不管怎么样,学术仍然主要是指学人专门的研究性活动。并且这些研究性活动的进行,由于相对地以后来形成的不同学科为范围,所以,学人的研究性活动可以说是就特定的对象而作的知识性、思辨性、甚至是创造性的活动。
但必须看到的是,与柏拉图学院连在一起的、最早的学术活动,却是哲学性的。按法国研究古希腊、罗马哲学的学者哈度的话,与柏拉图同时代的哲人所进行的哲学活动,与其说是现代意义上的学术活动,倒不如说是一种与心灵操练相关的生活方式。哲学从知性的层面入手,所开阔的人类的视野,不仅使得人类有可能走出狭隘的牢笼,进入无限的宇宙,直面永恒的本质;而且,基于这样一种认识的智者,在实际的人生当中,能够不断地超越有限,以平静及愉悦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得失。显然,有着这样一种既为智慧,又能身体力行的传统的哲学,尽管今天被大多数学人片面地理解为一种知识性的学术活动,但从哲学的本性来说,它仍然不过是人类自身“对其基本信念基础的批判性检验,及其对用于表达这些信念的基本概念的分析”的活动。也就是说,哲学与人类生活本身的关系、特别是与人类生活的基本信念的关系,还有与表达信念的各种概念的关系,都使得直接体现人类生活信念的宗教,成为哲学智慧必须要面对的一个对象。
然而,人类思想及学术发展史上,将宗教作为对象,不仅仅是哲学。随着人类学术类型的转变,宗教的研究,除有哲学的包容性、思辨性思考外,还有不同学科的专门性、知识性分析。这种对待宗教的方式的改变和相异,既与人类历史不同阶段中所应对的问题不同有关,也与宗教作为生活基本信念的体现方式改变有关,更与人类自身企图通过反思而激发新的应变能力有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