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正文概述
  • 评价建议
  •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,是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、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。

    阿拉伯文学是阿拉伯——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阿拉伯历代文人用阿拉伯文通过种种文体反映阿拉伯的社会生活、表达他们思想感情的艺术。

   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,绝大多数的中国读者对阿拉伯文学的了解,仅限于部分学者在二十世纪初始从英文译本转译过来的《一千零一夜》(《天方夜谭》)的片断故事。中国著名的文学家茅盾先生于1923年从英文译的纪伯伦的几簫散文诗,冰心先生于1932年译的纪伯伦的《先知》(原著为英文),是我国对阿拉伯现代文学最早的译介。郑振铎(西谛,898一1958)先生多据英国学者约翰.德林克沃特(John Drinkwater,1882一1937)的《文学纲要》编译而成的《文学大纲》(商务印书馆, 1927),全书上下两册,共约二千二百页,对阿拉伯文学的介绍只占二十五页,算是当时我国对阿拉伯文学最全面、系统的介绍了。

    阿拉伯语教学,虽从四年起开始进入我国高等院校的课堂,从而结束了历来这种语言多半只限于在回民经堂里教学的状况,但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,在当时设有阿拉伯语专业的七八所高等院校中,基本上只有语言教学,很少有关文学的课程。

   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、六十年代初,阿拉伯各国人民的反帝国主义、反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。为了配合当时中东政治形势的发展,为了表示对兄弟的阿拉伯人民正义斗争的支持,当时在我国出现了介绍阿拉伯文学的第一次高潮,翻译出版了诸如《埃及短篇小说集》、《黎巴嫩短篇小说集》、《阿拉伯人民的呼声》、《约旦和平战士诗歌选》、《流亡诗集》等阿拉伯文学作品。这些译作多半是从俄文转译的,直接从阿拉伯文译成中文的则是凤毛麟角,如纳训先生所译的《一千零一夜》、林兴华先生所译的《卡里莱和笛木乃》等。

    ] 9年至1976年历时十年的“文化大革命”,实际上是大革文化命,阿拉伯文学的翻译与研究自然处于停滞状态。

  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,带来了阿拉伯文学的译介与研究在中国的新兴。

    此后,伊宏著的《拉伯文学简史》(海南出版社,1993)、蔡伟良、周顺贤著的《阿拉伯文学史》(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,1998)及由季羡林主编的《东方文学史》(吉林教育出版社,1995)仲跻昆撰写的阿拉伯文学部分,都对阿拉伯古今文学作了详略不等的介绍。而由高慧琴、栾文华主编的《东方现代文学史》(海峡出版社,1994)李琛、伊宏撰写的阿拉伯文学部分,及仲跻昆著的《阿拉伯现代文学史》(昆仑出版社,2004),则进一步对阿拉伯现代文学的来龙去脉、重要的流派及其代表作家、诗人作了更为系统、详尽的介绍。

    但我觉得,我们似乎还是亏待了阿拉伯文学,自已还没有尽职尽责。

    《阿拉伯文学通史》的付梓出版,算是我交了一份答卷,了却一份心愿。

    毋庸置疑,阿拉伯文学在东方文学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席重要地位.其内容极其丰富。不仅整体的阿拉伯文学史可以写成详细论述的鸿篇巨制,而且对其中一个历史时期、一个地区、一个国家、一种体裁、一类題材、一个流派的文学,乃至对一个作家、一个诗人、一部作品的论析,都可以写成一部或几部乃至几十部、几百部的专著。

    就目前的状况看,我们似乎还不是要求锦上添花的时候,而是要雪中送炭。因此,我明知自己的这部《阿拉伯文学通史》仍很粗浅,只能算是史略,史纲,虽然未必挂一漏万,但总难免会有遗珠之憾;从某种意义上讲,它只能算是披头散发的初稿,“粗”稿。尽管如此,我还是愿意把它作为一块砖,抛出来,以期引来众多的玉。

     


    智慧宫 » 《阿拉伯文学通史》 下 仲跻昆著 毋庸置疑,阿拉伯文学在东方文学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席重要地位.其内容极其丰富。不仅整体的阿拉伯文学史可以写成详细论述的鸿篇巨制,而且对其中一个历史时期、一个地区、一个国家、一种体裁、一类題材、一个流派的文学,乃至对一个作家、一个诗人、一部作品的论析,都可以写成一部或几部乃至几十部、几百部的专著。

    发表回复

   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

   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